儿童期特点
儿童生长发育一般遵循由上而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律。同时具有三大特点:儿童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而有阶段性的过程;各器官系统发育不平;具有个体差异性。
(一)新生儿期
从出生脐带结扎开始到出生后满28d为新生儿期。这一时期小儿经历了解剖、生理的巨大变化,因其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不够完善,本期小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小儿初生时,大脑皮质结构和功能尚未成熟,只有靠天生的、固有的非条件反射(ak能),以保证机体与外界环境的最初平衡,如觅食反射、防御放射等。
(二)婴儿期
出生到满l周岁前为婴儿期,又称乳儿期。此期是小儿生长发育的第一个高峰,需要供给充足的热量和营养素,但此期小儿的消化吸收功能尚不完善,饮食失当易出现消化能紊。此时给予小儿适当的刺激可促进其感知觉及运动、语言功能的发育。此期小儿独立性比初时有显著增强,是小儿与照顾者建立信任的关键期。
(三)幼儿期
1周岁到满3周岁前为幼儿期,又叫学步期,是人生的第一个转折期。此期小儿体格发育比婴儿期缓慢,但在语言、动作、心理方面有显著发展。前囟闭合、乳牙出齐、学会控制大小便、饮食由乳汁逐渐过渡到成人饮食。活动范围渐广,接触周围事物增多,但识别危险的能力不足,使意外伤害的发生率增多。此期小儿开始希望独立完成每一件事,如果受到阻碍将导致其怀疑自己的能力,产生羞愧和疑惑。幼儿期的小儿对是否符合道德行为的认识取决于其后果是被表扬或被惩罚。
(四)学龄前期
3周岁到人小学前(6~7岁)为学龄前期。此期小儿体格和智能发育更趋完善,能精细地分辨物体的粗细、软硬;能以自我为中心辨别上下、前后、左右方位,有初步的时间概念;能做比较复杂的动作,语言和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小儿以强烈的好奇心主动去探索周围的各种未知事物。这种主动的行为如受到抑制则易产生内疚感。此期儿童的个性和道德情感已初步形成,各种意志品质在逐步发展,如果儿童完全理解行动的目的,并对该项活动有较浓厚的兴趣,就有较好的表现,此时是培养小儿这种良好的习惯及意志品质的好时机。
(五)学龄期
从入小学(6~7岁)到青春期之前(女孩ll~12岁,男孩l3~14岁)为学龄期,是儿童行为发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此期小儿除生殖系统外其他各器官系统的发育在此期末已接近成人水平。智能发育更为成熟,故而此期是s],JL接受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时期。此时小儿也表现出积极勤奋的态度,力求将事物做得完美。如果得不到支持将使其产生自卑感,并进而影响以后的生活和学习。在此时期,tbJI,的道德观从为得到别人的赞同而遵守社会习俗,发展为理解什么是纪律法律,为维护社会秩序而遵守法律。依靠书面语言的帮助,儿可更精确的掌握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此期疾病的发病率降低,但应注意预防近视、龋齿。
儿童保健的意义:
1.促进儿童的早期教育 有利于对社区的儿童实行集中统一的管理,便于普及儿童早期教育。
2.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 社区儿童保健使父母亲有一定的机会及时与社区卫生保健人员接触及交流,社区卫生保健人员能够监督及指导父母对儿童的养育。同时社区卫生保健人员也能及时发现儿童的生长发育及社会心理问题,及时采取预防及治疗措施。
3.减少儿童患病率及死亡率 便于对社区内的儿童家长集中进行健康教育,普及儿童保健知识及早期教育知识,减少社区内各种儿童疾病的发生率。
4.控制或消灭儿科领域的某些疾病 通过社会综合防治措施,加强计划免疫,以控制或消灭儿童期的某些传染性疾病如天花、霍乱、脊髓灰质炎等。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儿童保健工作制度”
1.设立专职医生负责辖区内新生儿、婴幼儿及七岁以下所有儿童的保健工作以及追踪等工作。
2.掌握辖区内0-7岁儿童基本情况和健康状况,实行定期体检,并对体检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和资料存档。
3.做好新生儿42天访视工作,指导家长做好新生儿喂养、护理和疾病预防等工作。
4.对不同月龄和年龄的儿童进行体检后,对检查结果分类进行登记、转诊、追踪和治疗。
5.在儿童定期健康体检中发现的体弱儿,按照管理常规进行登记和管理。
6.掌握辖区内托幼园所及幼儿园的基本情况,定期深入园所进行计划免疫接种、传染病预防、卫生消毒、五官保健等工作的督促与指导。
7.负责辖区内7岁以下儿童生命监测工作,掌握辖区内出生活产数、7岁以下儿童死亡数及死亡原因。
8.及时准确完成儿童保健信息的登记、统计和上报工作。
9.对于不在本单位做保健的儿童,也需及时把保健资料入档、存档。
|